11月18日,吉泰安公司党委组织第四十八讲专题培训,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刚主持会议并授课。公司领导、中层干部、能源环保专业员、市场营销专业员共计4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李刚以“学好《能源法》 抓住发展机会”为题开展了培训,并从《能源法》出台的背景及重大意义、《能源法》重点内容解读、如何抓住能源法带来的发展机会等三个大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为了进一步坚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进一步坚定兑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向全世界表达我国推动能源转型的基本态度、方向和决心,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根本大法。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首部《能源法》问世,这预示着我国能源产业长期无法可依、无法可循的局面终结,并对于能源开发利用、市场体系建设、储备体系建设、能源科技创新等宏观问题作出了顶层设计。
李刚表示,《能源法》的出台,为清洁能源产业链中的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利好性。为加深学员对《能源法》的理解和认知,抓住企业发展机会,李刚围绕与公司发展规划有着重大联系的条文,从多个方面作了深入解读:
首先,《能源法》确立了以宪法为立法依据,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为立法目的的基础原则,明确了各类能源利用发展的优先级及相互关系。法律条文中明确了在能源开发利用序列上,我国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强调能源平衡、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关系,支持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有序推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也就是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化石能源利用不再是水火不容,而是共荣共生的关系。
在能源利用政策上,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利用,不再强调全额保障性消纳,更加重视电网、售电公司、用户等承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消纳责任,并对消纳权重进行量化考核。这意味着众多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的投资将获得政策支持,市场风险将降低,市场机制得到优化。
其次,《能源法》确立了从能耗双控体系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与当前主导的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高度契合,高度鼓励清洁化能源的发展,为风能、太阳能等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而侧面来看,随着氢能被纳入能源体系,由此衍生出的产业链(如以绿电电解水制备绿氢,氢能再由绿氢加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对于光伏领域市场的拓展也是一大机遇。
同时,从制度支撑上讲,一是能源主管部门将制定分解可再生能源最低比重目标,从规划比重目标和按省、市、县行政区划按比重任务落实监测、考核,跟各级履职考核挂钩了,形成了从法律、制度、机制、挂钩考核的保障闭环。这对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推动非常重要。二是《能源法》明确完善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要求公共机构应当优先采购、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以及节约能源的产品和服务。这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框架,促使其主动参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最后,新型电力系统的加快构建也带来了新机遇。《能源法》的建立破除了能源转型的限制性环节,以竞争促改革,破除了传统电力输配的垄断性,解决了过去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不能上网不能输送的壁垒,使得光伏产业前景大幅度提高。
面对迎面而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李刚强调,我们要抓住《能源法》带来的发展机会,坚定信心,提前做充足扎实的准备,锻造抓住机会赢得发展的能力。
一要对能源转型和光伏储能的发展机会有清晰的认识。由于核能、水电、生物质等的特点,未来风电和光伏发电会成为供电的主力,煤电是基础性、保障性、调节性的定位。对我们而言,光伏和储能是我们的发展机会。我们要大力研究发展光伏和储能电热材料的技术提升、高品质稳定管控、产能的提前配置,与下游共同推进熔盐储能、蓄热储能、砂体储能。储能和风光电高度融合匹配发展,是电力系统兼容高比例风光绿电的必然选择,是风光电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要全力以赴对接抓住储能发展的机会。2025年开始,由于光伏发展不配套,储能装备缺口非常大,新型储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在关注光伏炉存量炉体维修更换电热材料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组织专门力量,扑到储能产业上,紧密对接相关单位,作好技术对接,内部作好相应技术、质量、生产组织应对。
三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苦练内功提升竞争优势。必须沉下心来,下功夫苦练我们的操作、管理、经营的内功,来提升我们的竞争优势。高质量稳定生产精品、精益管理、极低成本、极致能效碳效、市场开拓、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等,这些难而正确的事,事关效率效益,事关先进生产力,事关新质生产力,就是竞争,这个竞争不只是输赢,更有可能是关乎企业的存亡。
四要加速培育经营新的增长点。《能源法》出台,到光伏等新能源迎来再次大发展,还会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消极等待,我们要积极准备,积极作为,加速培育经营新增长点,为公司发展,过好当下,走向未来,为做强做优和做大要主动作为、快速作为。以为创新型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工艺变革引领极低成本、坚持锻造产业延伸的能力、锻造微丝的制造优势、打造高尖端特种焊材研发生产能力等方面为主要抓手,多点位提高吉泰安公司的综合实力,构筑自身竞争力,向上突围以科技创新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追求尖端利润,向下延伸降本增效、横向发展拓宽市场份额。
五要学法守法追求极致能效极致碳效。《能源法》出台后,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我们不但要从中寻找我们发展的机会,更要学法、懂法、更要知法守法,要高度警醒,高度重视。一是专业部门要牵头学法守法,按照能碳一体化管理的思维严格管理,追求极致能效碳效。二是全体职工要树立能碳一体化思维,建立能碳一体化精细管理体系,建立碳足迹管理,并通过碳足迹管理认证,追求极致能效、极致碳效,形成吉泰安碳竞争力。三是狠抓主流程的一次投兑率提升能效碳效。要狠抠每个班次的一次投兑率,这是极致能效碳效的重要直接关键环节,从班组、作业区、研发中心、能环部形成管控合力。梳理全厂各种固废、液废、气废,研究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按照分工分管,形成具体的管理清单项量。四是要履行清洁能源最大量消纳使用责任。要建设好光伏二期,如期投用,维护好确保屋顶光伏正常使用。要与售电公司谈判,争取最大量绿电购买消纳。
六要建立组织调度机制确保落地见效。要压实各级领导责任,促进履职尽责,切实加强各单位有效运转,切实提升重点工作难点问题落实的进度质效,建立逐级牵头组织调度机制,用行动、用过程组织确保压实责任,落实有力有效。一是逐级建立组织调度机制。从公司级领导开始,按照分工分管、分管联系单位逐级向下建立有效的牵头、组织、调度的灵活机制,确保各单位有效运转,其职能职责有效落实,确保重点工作、难点问题组织推动有力有效。二是备案各级的组织调度方式。从上到下逐级、各单位建立起组织调度机制后,由公司分管领导确认后在党群部和企管部备案。三是检查督导组织调度机制的运转。四是党政领导组织高位调度。党政一把手按周听取班子成员分工分管、牵头负责的重点工作难点问题牵头组织调度情况的正式汇报,党政领导组织对重点工作、难点问题组织高位调度推进。五是重要会议落实督办。对党委会、经理办公会以及专题会确定的工作,由党群部、经理办公室督办,督办情况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
在国家推行能源清洁化的大趋势下,吉泰安党委深入研判,瞄准绿色、低碳、环保、智能制造转型发展趋势,正致力于打造与生产制造高度协同融合的绿色智造新平台,先后建设成冶炼除尘全流程智能化、高效化的除尘系统,建设成环形加热炉脱硫脱硝智能化控制单元,建设成全流程产品清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构建了以能源管控平台为核心,以光伏智能平台、水资源回收利用一键式分配、烟气余热利用综合系统为环节的极致能效体系。
吉泰安公司产品高度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方向和需求,以SGHYZ、HRE、镍铬产品等一系列高端电热合金产品,利用谷电或风电采用同体蓄热的方式提供热源,通过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热能,为“零碳”生活提供清洁热源,符合“绿色、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新方向。
同时,由吉泰安公司首创的“蚕丝钢”系列产品,也高度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高温除尘等众多绿色、清洁化领域,以其仅有0.01mm的极限直径,满足客户的尖端产品需求,活跃于各项顶端烟气净化领域。